C114门户论坛百科APPEN| 举报 切换到宽版

亚星游戏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亚星游戏官网-yaxin222  大元帅

注册:2007-12-101720
发表于 2024-2-20 11:17:14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HUAWEI企业的创新战略和创新机制》。


创新已经成为整个国家下一步发展最关键的主题。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从过去的抓机会,靠资本驱动的并购、扩张,到了现在必须靠创新去开拓新的增长空间的时候。


HUAWEI在这方面是一个很突出的典型。所以,大家今天来研究一下HUAWEI的创新战略和创新机制,对提高在座的企业创新管理应该是有借鉴意义的。

01

战略的本质是宏伟目标

与有限能力的结合

HUAWEI为什么重视创新?


HUAWEI去年的研发投入是238亿美金。美国《财富》杂志除了世界500强的排名以外,还有研发投入的排名,HUAWEI排在第三位,在HUAWEI之前的是GOOGLE、MicroSoft,而这还是在美国的严厉打压和封锁的情况下。HUAWEI的手机业务大幅度下滑,因为美国禁止向HUAWEI供应芯片和关键器件,只要是含有美国技术的,甚至只要是生产厂有美国技术的,都不允许向HUAWEI供货。安卓操作系统和安卓GMS的应用,全部都对HUAWEI关了大门。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HUAWEI的业绩从2021年的8900多亿人民币下滑到去年的6300多亿,但还是比上一年增加了大概5亿人民币,按资本市场通行的术语说,是完成了“筑底”。今年整个国内的大势也比去年要宽松、好得多,整个中国经济在恢复,所以今年应该比去年增长更好。


即便在这么严峻的形势下,去年HUAWEI的研发投入还是超过了1400亿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了20%。HUAWEI的研发投入不但没有减少,还在增加,HUAWEI的研发工程师不但没有收缩,也还在增加,现在是105,000名研发工程师。HUAWEI研发有几个大的会战,特别是“三Y坡会战”——HUAWEI在东莞松山湖基地组织的会战——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操作系统,一个是编译器。操作系统已经推出了鸿蒙,进一步推出了欧拉。鸿蒙是面向端侧的,手机、智能家居等用的都是鸿蒙,它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端侧的操作系统。欧拉是基于工业控制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HUAWEI内部叫仓颉,编译器,叫毕生,还有高斯数据库,这是云计算必不可少的,另外就是人工智能的基础App。


HUAWEI一方面面临美国的严峻打压,一方面还在加大研发投入、组织会战。大家后面要提到,实际上会战不仅是为突破美国的封锁,而且要为国家、为社会打造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包括大家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库等的基础App,HUAWEI将来是要免费的开放给国家,开放给社会的,甚至为世界提供第二选择。这是任总在内部讲话里给“三Y坡会战”的定位。现在世界上的基础App都是美国的,对美国的基础App的依赖,特别是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是极不安全的。如果中美一旦冲突,后果不堪设想,大家的整个金融系统、能源系统、政府系统,只要是用美国基础App的系统,可能都会停下来。


所以,HUAWEI不光是为了自己的商业成功,而且是为国家、为民族的信息安全、数字安全,为世界提供安全的第二选择。


为什么HUAWEI在创新上这么舍得投入?为什么几十年兢兢业业地专注在核心技术的创新上?首先,因为HUAWEI的目标远大。在战略的理论中,战略目标有一个特定的概念,叫战略意图,这是Gary Hamel和C.K. Prahalad在1989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经典论文《战略意图》(Strategic Intent)提出来的。1990年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与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这篇论文开拓了企业竞争战略领域里一个主流的学派。在这之前,企业战略领域里是哈佛大学战略管理教授——波特为代表的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与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开拓了企业战略领域的另一个方向——核心能力的战略方向。两位大师在其《战略意图》这篇经典论文中,开宗明义就讲到,“过去20年中达到世界顶尖地位的企业,最初都具有与其资源和能力极不相称的雄心壮志,大家将这一令人着迷的事物定义为战略意图”。


这篇论文发表在1989年。往前推20年,就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开始,直到90年代末这20年中,达到世界顶尖地位的大部分是日本企业,如日本的SONY、丰田,本田这样的日产汽车企业,还有许多从原来财团继承下来的,如富士、三菱等这些大的财团手下的企业。这两位大师关注的这些在战后20年中成就世界顶尖地位的日本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它们规模尚小的时候,就树立了要成为世界领先企业的雄心壮志。


所以,HUAWEI为什么这么坚决的、义无反顾的在研发上大规模投入?因为HUAWEI有一个宏伟的目标,HUAWEI的企业家和高管层有一个宏伟的目标。


早在1994年,HUAWEI第一个突破性研发项目——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取得了邮电部的入网许可证,使得HUAWEI的销售层次从“农电”一下提升到“市电”。其时,任总在内部提出,HUAWEI的目标是成为在将来的世界通信设备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领先企业。


2014年,HUAWEI在通信网络设备这一块的销售收入首次超过了爱立信,成为世界通信设备领域的No.1。从1994年提出目标,20年时间兢兢业业孜孜以求,最后实现了这一宏伟的目标。


我为什么要讲战略意图?因为企业要创新,一定要有远大目标。没有远大目标的创新,都是小打小闹。HUAWEI的战略意图本质上是围绕两个基本问题展开的,第一个是怎么成为市场领导者?从HUAWEI1994年提出来“三分天下有其一”,用了20年时间走完了这条路;第二个是怎么做市场领导者?对HUAWEI来说,也就是怎么尽快缩短或者缩小与世界通信设备行业领先企业的差距。


第一,怎么成为市场领导者?


大家曾经说从模仿到创新,实际上这其中不光是模仿,因为通信设备行业是受国际标准控制的,要是达不到质量标准,你连门槛都过不去。所以怎么成为市场领导者呢?实际上既包括作为一个追随者通过模仿的途径来迅速缩短差距,又要绕过西方企业的专利封锁,这样才能逼近西方企业的领先地位。


2010年HUAWEI的销售收入超过了200亿美金,开始进入领先行列。当时在通信设备领先行列规模超过200亿美金的,一个是爱立信,一个是诺基亚,一个是阿尔卡特(实际上阿尔卡特是180多亿美金)。美国现在为什么要打压HUAWEI,特别在5G上要封锁HUAWEI?因为5G是部署下一代网络的关键设备。为什么美国要控制世界?靠什么控制?一个靠它的军力,一个靠它的科技,再一个就是靠网络。如果网络部署的是HUAWEI设备,而HUAWEI的设备没有后门,美国想控制世界就不可能了。所以,封锁HUAWEI不仅仅是个商业行为,更是一个政治行为。


从俄乌战争可以看出,俄罗斯吃亏就是在网络上,俄罗斯所有在前线的调动,所有的部署全在美国卫星网络的监视下,而且不光是军事的卫星网络,还有马斯克部署的低轨道网络。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马斯克的网络不完全是民用的。因此,未来的战争,如果通信网络上处于落后状态的话,是打不赢的,你就是个瞎子,而且对方把你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大家国家在通信网络这个事情上,是非常谨慎的。而HUAWEI所处的位置,实际上和国家的信息安全、信息基础设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企业的使命就是应当为国家民族面临的紧迫问题作出重要贡献,这也是大企业存在的价值。当然,作贡献不限于HUAWEI这么大规模贡献的企业,也可以是一家小企业,它在某一个细分市场,某一个关键零部件上做到世界领先,这样的企业也是国家的财富,也是国家真正要保护的。


怎么成为市场领导者?对大企业来说,应当追求为国家民族面临的紧迫问题作出重要贡献。这是我强调的第一点。


第二,怎么做市场领导者?


一是生态。构建核心的商业生态的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利益共享。生态为什么进入你的平台?除了你的基础App提供的先进平台外,重要的是利益分享。苹果是“三七”开,生态伙伴是“七”,苹果是“三”,但苹果有几百万个应用APP,最后它还是大头。


什么是商业模式?我以前听任正非说过,当时有一个影视界的老板,做过一个比例,1:9,老板拿“1”,“9”都是导演、制片、编剧等人拿走,但能把大家都吸引到他的平台来做。虽然老板拿得少,但是整体上他还是大头。任正非说这就是平台的商业模式,不让利、不共享,就不会有一个大平台。现在HUAWEI的云计算发展得非常快,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了技术的先进外,关键就在利益分享上。


所以,怎么做市场领导者?第一,你要让利给合编辑。第二,你要领先,这样才有人跟着你走。


HUAWEI的战略意图,任总早在1997年就讲得很清楚——


“大家必须在混沌中寻找战略方向。HUAWEI企业总有一天会走到悬崖边上,什么是走到悬崖边上?就是走到世界同行的前列,不再有人能够清晰地告诉大家未来会是什么,未来必须靠大家自己来开创。大家不走到悬崖边上是不可能的,而如果大家不想走到悬崖边上,也是没有出息的。”




这是1997年在珠海的战略务虚会上任总的一段话。


HUAWEI之所以能成长到今天,实际上早在它规模尚小的时候,就树立了雄心壮志,就像老子说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基因里就隐含了将来要养成一种什么样的大树。“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九层的高度都是一层一层垒起来的。


HUAWEI的战略有个特点,就是紧紧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创新。战略的本质是宏伟目标与有限能力的结合。


美国加迪斯在《论大战略》这本书里给“大战略”下了一个定义,就是“无限远大的抱负与必然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结合”。这就是大战略,也是一个企业的长远战略,一个国家的长远战略。


“企业不为短期的利益所动,紧紧地围绕着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经营管理,一些不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事,HUAWEI坚决不做。在一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相关的利益前,HUAWEI是经得住诱惑的,可以说为了核心竞争力,HUAWEI失去了很多机会与利益,但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大家将永久的失去发展的机会,这就是HUAWEI的基本战略。”


“紧紧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那么,这个核心竞争力在一个企业中是什么架构呢?我刚才提到的两位大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与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在他们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核心能力》里给出了一个框架,企业的整个技术体系就像是一棵大树,树根是核心能力,树干是核心产品,树的枝叶才是事业部,才是最终产品和解决方案。因此他们是不赞成在美国比较流行的事业部体制。事业部实际上是日本的叫法,也可以翻译成业务单元,或者经营单元,再大一些叫战略事业部或者战略经营单位。他们认为,通常大家说的研产销一体化的体制,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割裂了核心产品和核心能力,每个事业部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能力,但是作为整个企业的“根”被割裂了,它的“干”被割裂了。


我去年出版的一本书——《管理政策》,就是针对这个模型,以HUAWEI为例讨论了另一种组织上的策略和政策。大家知道,组织上基本是两种策略,一种是直线职能制,适用于中小企业;一种是分权制,或者叫分权的事业部制,适用于多元化的大企业。


而HUAWEI的组织的理论基础,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框架。HUAWEI在建立组织体系的时候,并没有参考过两位大师的原著,是自己摸索到的。HUAWEI现在的基础研究,叫“2012实验室”,是它的核心能力;还有一个是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平台,6大产品线是为了支撑上面的整个业务,而在上面的业务HUAWEI现在是6大BG,英文是business group,直接翻译过来叫“业务集团”,但HUAWEI本身是个集团,我更倾向于把 BG翻译成“业务集群”。HUAWEI现在是6大类业务集群,一是运营商——通信的业务集群,这是它的所谓压舱石,每年能带来500亿美金以上的收入;一个是企业业务,又在里面划分了7个军团,打穿纵向行业,然后往世界上延伸。HUAWEI形成的结构和两位大师在《核心竞争能力》这篇文章提出的技术架构不谋而合。


所以,只要是实事求是的探索企业的组织、战略、管理,不一定非得从这些西方大师的理论去寻找,或者从他们的理论中获得启发,或者照搬他们的理论,自己都有可能摸索到这个理论,这里是有规律的。组织结构同样如此,也是HUAWEI自己摸索出的路子。


02

压强原则仍然是HUAWEI战略的基本原则

现在看已经成为世界级的领先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在规模尚小的时候,就树立了与其规模极不相称的宏伟目标。怎么解决宏伟目标与有限能力的差距?就是要聚焦。所以,大家看凡是做得好的企业都是聚焦的企业。所谓做得好的,就是真正在自己的领域里成为世界领先的企业。


HUAWEI的战略有一条遵循的基本原则叫“压强原则”。什么是压强原则?在《HUAWEI基本法》中关于这个压强原则特别写了一段,“大家坚持压强原则,在成功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


当年大家在写这段话的时候,HUAWEI在1995年的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了10亿人民币,订货口径首次突破了15亿人民币。10亿人民币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的人民币兑美金的汇率是8.3,HUAWEI不过是1亿多美金的一家企业,而当时的爱立信已经是250亿美金了,诺基亚手机这块已经超过200亿了,所以HUAWEI和这些跨国电信设备制造商是上百倍的差距,怎么跟他们进行正面竞争呢?


HUAWEI靠的就是压强原则,通过压强在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几个较少的战略竞争点上,把规模的整体的劣势转化为点上投资强度的优势,先在点上突破,然后逐渐扩大,向纵深发展。一直到今天,压强原则仍然是HUAWEI战略的基本原则。大家做创新也是这样,一定要收缩战线,提高在点上的投入强度,只有这样,创新才有可能突破,才有可能打破竞争对手的封锁或者堵截。


大家在基本法里还特别列举了一条,“保证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有必要且可能时还将加大拨付的比例”。


2019年,美国对HUAWEI的制裁就开始了。在2019年之前的4年间,HUAWEI的研发投入已经保持在销售收入的14%以上。2019年以后还在逐年增加,虽然整体的销售规模受到了抑制,但是研发的投入并没有减少。HUAWEI有个特点,在2019年美国的制裁大棒打过来的时候,HUAWEI有500亿美金的库存现金,在美国的三年打压之下,HUAWEI保持政策不动摇,员工依旧是高工资。为什么员工要高薪?因为只有高薪才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由于实行高薪,使得HUAWEI的员工更珍惜工作机会,更珍惜他的岗位,这就给管理层创造了条件,能够加大管理力度。HUAWEI的管理力度,至少在我接触的企业里绝对是最强的。


管理力度包括了几个方面。一是KPI考核,实行最严格的机制,而且实行末位淘汰,10%排在末位的干部要淘汰,不是说淘汰到企业外面去,而是要从你的岗位上下来,让新人上去,然后你到战略预备队充电,重新上岗。再一个,HUAWEI的干部也好,专家也好,实行任期制。到了期限以后,干部必须要流动,专家要重新认证,要经过考核,经过评估,这样你才能在原来的位置上继续干下去,达不到要求的专家要降级。


这样的管理力度,没有高薪的物质条件来保证的话,谁会愿意在这种压力下工作呢?但是,管理没有力度,效率就上不来,竞争力就上不来,创新的优异成果就出不来。


人的动机都是自私的,关键是企业用什么样的政策调动起积极性。什么是积极性?积极性的来源是人对个人利益的关注。企业不过是把员工对个人利益的关注引导到实现企业目标的活动中去,为企业创造价值。


HUAWEI在战略上强调客户需求导向优先于技术导向,强调市场是检验企业创新的最终标准。


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举过一个经典的例子。有一个路人经过一个打石场,他问第一个石匠,说:“你这是在做什么工作?”石匠说:“我打石头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又问第二个石匠,石匠说:“我打出来的石头和别人不一样,我是要显示我的技能。”当他问到第三个人的时候,第三个人思考了一下,他说:“我是要建一个大教堂。”


德鲁克用这个例子来说明什么呢?就是员工能不能理解,能不能认同他工作的意义。如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这应该是基本的动机,但他不可能做出非常优秀的、非常出色的业绩。如果仅仅是为了显示技能,而对工作本身最终的意义不关心的话,那么他的工作也可能是看起来很不错,但实际上跟目标要求是不一致的。只有明确了工作本身的意义,工作本身的目的的人,这样的员工才是企业最终所需要的。


为什么任正非反复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据我的观察,企业内部有一种偏离以客户为中心的自发趋势。让企业自发的去演变的话,它一定是偏离于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聚焦到以客户为中心上。为什么?许多因素会影响这个过程:


1)企业目的:如果企业是追求利润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话,它是以股东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当手段和目的发生冲突的时候,手段要服从目的。


2)企业规模:企业规模尚小,处于创业阶段的时候,企业其实不需要什么流程的,每个员工其实都明确企业怎么才能生存下来。怎么才能生存得下来呢?就是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分工越来越细化,内部岗位与部门离客户越来越远,感受不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压力,所以对客户的服务的紧迫性和自身利益的强相关性,就慢慢地变得疏远了。


特别对大企业来说,管理的一个关键,也是一个很困难的环节,就是怎么把外部市场的压力以及客户的需求传递到企业内部,传递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


3)故步自封:企业成功了,容易骄傲自满,这也会偏离以客户为中心,不再虚心的听取客户意见。


4)技术导向:技术人员追求的是技术领先,而不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和商业成功。大家对技术人员的考核、加薪、提职、晋升等等,通常都是把这个人的技术水平作为主要的评价和依据,而不是用他所带来的商业成功有多大。


5)流程异化:企业创业阶段没有流程,但其实是一个效率很高的阶段,因为没有很高的效率就不能生存下来。企业做大了以后,分工细化了以后,一定要做流程,不能同一件事情,张三负责的时候是一种做法,李四负责的时候又换了一种做法,因人而异,这样的效率是很低的,并且会带来一个结果,就是企业的这些技巧、常识是积累在个人身上,而不是积累在组织层面上。积累在个人身上会带来一种什么结果?个人就会以此和组织讨价还价,个人如果离开了这个企业,可能就把组织的资源也一块带走了。


所以,企业一定要做流程,提高效率。“科学管理运动之父”泰勒讲,如果做一件事情有不同方法的话,一定有一种方法是最好的,效率最高的,成本最低的。怎么找到这种方法?不是靠个人的经验,而是要靠科学管理,就是所谓的分析,泰勒用动作分析、时间分析找到最佳的做法,然后制定成标准。所谓标准就是制定流程和规则,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每个人遵照实行。


但过度的流程化也会滋生官僚化。因为流程有个特点,比如一个企业发生了质量事故,要在管理上追究责任人,同时还要找出流程上的缺陷,完善流程,堵塞漏洞,这样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发现最完美的流程其实是效率最低的流程,是最容易官僚化的流程。因为实行流程的责任人员,以不犯错误为目标,而完全忘记了为什么要做流程。实际上流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客户提供更有效率的、更好的、更优质的服务。所以,流程也会异化的,没有流程不行,但流程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度,明确哪些是必须规范的,哪些是允许实行者有一定的自主决策或者灵活性的权利。


6)人性的弱点:人的行为的原动力都是利己的,这是对人性的基本假设。大家所有的人,包括英雄模范也都在内,从人性的角度来讨论人的行为的原动力都是利己的,这是伦理学、心理学等理论公认的,也是事实。但是,用利己的方式达到利己的目的,往往事与愿违,而为己利他,才能够真正的利己。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人生态度就是要认识到怎么能够通过为己利他的方式来利己,跳出自私的以利己的方式来利己的圈子。企业也是这样,通过利他而利己。所谓“利他”就是使客户满意,越是使客户满意,企业的效益就越好。企业要能真正做到各项工作、各个岗位、各个部门都以客户为中心,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企业。


03

唯有“开放、竞争、合作”

才能构建和谐的商业生态

进入了市场的前列以后,HUAWEI遇到的关键挑战是什么呢?原来作为追随者的时候,在战略方向的选择上没有大的风险。因为这个方向已经被领先者开拓出来了,问题就是能不能通过艰苦奋斗缩短和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再一个通过创新,能不能绕过专利的封锁。你没有核心技术,谁跟你合作呢?即便是和你合作,也是让你替他开拓市场。没有核心技术的合作,不过是替别人做嫁衣裳。


企业一旦进入产业、行业的前列,所面对的关键挑战就有一个质的变化。原来是跟随者,战略方向已经被领先者开拓出来了,那么在战略方向的选择上不存在太大的风险。但进入前列以后,没有人再去告诉你前面的方向是什么,你必须在直面不确定性中来选择、判断未来的正确方向。这是成为领导者的一个质的变化。因此,HUAWEI从2011年起,在组织上将研究与开发划开了。


大家通常说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实际上research和development,从企业的商业角度来看,性质是不一样的。“Development”——开发,就是满足客户需求,追求商业成功,所以在开发上是不认可失败的。相反,研究是对未来的探索,在研究上是允许失败的,是宽容失败的。研究项目最后证明此路不通,对企业来说也可能具有战略意义。


我曾经接触过美国通用电气企业核能事业部的一个战略主管,他是一位华裔,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被中国科学院邀请做讲座,讲GE怎么做创新的,怎么做研发管理的。我看到他讲座的小册子上,特别讲到了GE研发资源的配置,大体上是GE的研发资源在设计阶段,不管投入多少,如果是一亿的话,在小批试制阶段、实验阶段,是设计阶段投入的四倍。因为在批试阶段,需要开实验局,要调试,要有一些专用的设备的投入。而一旦进入量产,就要建生产线,建工程甚至建工厂,要建服务网络,建服务体系,除了技能工程师以外,还要有备品、备件的储存,还要建促销推广的体系。这整个投入又是小批试的四倍。


从整个过程看,如果设计阶段投入是“一”的话,那么完成产品的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过程,整个投入是设计阶段的四倍,量产又是批试的四倍,就是接近二十倍的投入。这是大企业做研发投入的一般的结构。有的企业投入的比例要低一些,不像核能设备,对可靠性、安全对性能要求这么高,但大体上也服从这个规律,就是在后期的批试和量产阶段,投入是原来设计阶段的十几倍。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投入开发的项目选择是错的,决策是错的,可能最后十几倍的投入就打了水漂了。许多企业不敢做重大的创新,就是觉得不确定性太大,风险太大。所以,创新是有风险的。


西方大企业的做法是什么呢?它是用在研究阶段的高淘汰率来确保研发项目进入商业性开发的高成功率。IBM顾问企业在HUAWEI咨询的时候,提供了一个内部的统计数据,表明研究项目在进入商业性开发之前的淘汰率是47.3%。也就是说,要有一半的研究项目进入不了开发阶段,被淘汰。


但HUAWEI的策略不成功,也有战略意义,因为它避免了在商业投入上的盲目性,而且这种盲目投入除了资金上、物质上的损失外,潜在的、更大的损失就是最好的时机错过了,这是很难挽回的。所以,HUAWEI在2010年的销售规模首次突破了200亿美金,在当年的组织改革中,开始把研究与开发在组织上划开了。


我刚才特别提到IBM的统计,研究进入商业开发的项目,淘汰的比例是47.3%。而进入商业开发的项目,失败率只有2%。所以,这其中的规律就是以项目研究的高淘汰率确保开发项目的高成功率,确保投资的回报率。


所以HUAWEI在研究上的管理方针就是遵循一般的规律。任总说,“大家在研究上不靠赌的方法。赌一种机会是小企业投资不够的做法。对未来的实现形式可以有多种假设、多种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逐步倾向于哪一种方案,大家再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也就是说,HUAWEI在研究项目的立项上不采取PK的方式,最后用“赌一种方向”这种方式来立项研究,而是采取不同的方案、不同的假设并行的研究。任总把这个方式叫做“先开一枪,再开一炮”。大家刚才讲了研究项目和开发项目之间的投入比例,就好像先开一枪,打不准顶多是损失一颗子弹,如果打中了那就是集中资源投入,再开一炮。这样就形成了HUAWEI整个研究和开发的资源投入的结构,使得HUAWEI在前沿性的、突破性的、原创性的研发上,更重视在研究阶段“先开一枪”。用任总的话说,就是研究的立项,“要把喇叭口张大”,要覆盖未来在这个方向上可能的技术路径和技术方案,然后在推进的过程中逐渐的淘汰,逐渐的筛选。


这就是所谓“面对未来不确定性,要保持灵活性”。


2019年5月17日,美国把HUAWEI列入了实体企业名单,开始对HUAWEI进行打压,一个是5G、芯片、安卓操作系统不再向HUAWEI供货了。2019年12月份,在加拿大海关逮捕了HUAWEI的CFO——孟晚舟,美国司法部起诉HUAWEI违反了美国的法律。在此之前,美国曾经就这个事情起诉过中兴通信,罚了它12亿美金,后来发现真正关键的企业不是中兴通信,而是HUAWEI。所以美国对HUAWEI完全不是用罚款的方式了,实际上就是要把这家企业“打死”,先后大概有六轮,一波比一波严,到最后几乎全部卡死了。


这样迫使HUAWEI进行第二个质的转变。


第一个质的转变是HUAWEI从创业的跟随者成为领先者,在不确定性中探索正确的方向。现在美国全面打压了以后,逼着HUAWEI做质的变化,就是任总提出来的“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向上要构建牵引和领导行业发展的能力,向下重要的平台及支撑系统要做到根,完全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今年4月份,HUAWEI要召开一次庆功大会,就是完全去“A”的ERP系统,运行了一年以后,完全彻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庆功大会就是要表彰在这个过程中做出贡献的人员,包括管理者、专家、技术人员。


我原来做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的时候,建议引进ERP的教学,大家将来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只是理论上知道ERP,都没有实践过,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所以大家要开这门课,但老师不愿意开,为什么?因为开MicroSoft的ERP发不了论文,评副教授就没资格,所以没人愿意讲这个课,只好我来讲MicroSoft的ERP。ERP实际上要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信息流就是计划,控制质量管理的流程。资金流,就是这些资金形态的流动。还有一个是物流,包括从原材料开始,库存、半成品、子系统、组装、最后成品发货。当然,oracle和SAP这两大巨头在ERP的基础上,又增加了CRM的功能、人力资源的功能,还特别增加了财务的功能。信息主要是计划的功能,资金流主要是财务的功能,物流主要是实际操作和加工的过程。但ERP不能作为一个研发的系统。研发的管理系统关键是PDM,就是产品数据管理。HUAWEI现在的ERP是财务App,整个制造和供应链的管理的App,全部去“A”了,PDM全部去“A”了。当然它内部的办公管理系统,CRM一开始就是自己开发的,办公App也是自己开发的。所以,在HUAWEI的整个信息系统,一个是完全实现了数字化,一个是完全实现“去A”了。这就是向下扎的“根”。


“向上捅破天”,像我刚才说的云计算、智能驾驶、消费者BG,现在改名叫终端BG,比消费者BG更在根上了,更在关键技术上了。数字能源、消费者芯片等走到前沿以后,没有标准怎么办?那就要率先建立市场标准。比如说MicroSoft的windowS有标准吗?也没有标准,但它有90%以上的装机率,这就是市场标准。所以,“向上捅破天”,就是敢于在不确定性的领域里,建立市场标准,用市场标准影响将来的世界标准。


“整个战略转向构建数字世界基础设施的App生态,打造中国基础App的根,为世界提供第二选择。”这点我前面已经提到了。


“未来要围绕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编译器、数据库、AI框架等,构建数字世界基础设施的App生态,打造中国基础App的根,海外同步梯次展开,走向全球,为世界提供第二选择。”这个目标是非常宏伟的。“为世界提供第二选择”,现在已经看到世界有些重要的国家正在试图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比如中东的石油国家,像沙特、阿联酋,他们开始强调数据不出国,强调数据主权。但是,用美国的App,用AMAZON的云、MicroSoft的云,数据不可能不出国。欧洲也在强调数据不出欧盟。因为数据出去以后,等于是对美国全透明了,还有什么主权可言?所以,HUAWEI在这个意义上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因此,中东国家在云计算上选择HUAWEI,为什么?就是保护数据主权。他们信任HUAWEI,而且从根本上来说,他们是要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我在跟HUAWEI核心供应商一块交流的时候,供应商说选择HUAWEI、成为HUAWEI的核心供应商以后,提升了他们企业的层次。因为他们不是HUAWEI供应商的时候,生存是第一位的,而成为HUAWEI核心供应商以后,就和HUAWEI同呼吸共命运了。HUAWEI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HUAWEI要做中国基础App的根,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HUAWEI的这种高要求,也带动了供应商提升自己的层次。所以,供应商说因为选择了HUAWEI,才使得他们开始进入行业的前列,甚至世界的前列,成为所谓的“隐形冠军”,占到世界同行的比例超过了50%。


而任总与供应商的座谈,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政策,就是要对核心供应商的产品、器件,加价20%,而且是2022年全年所有的采购量加价20%。2023年这个政策保持不变。HUAWEI为什么这么做?就是要让供应商提升自己的能力,得有利润,得有钱往里投,而且这些供应商有HUAWEI这样大客户的需求和价格的优惠,也就保证了它的投入和将来的市场。所以,这是双方互利的。


我有次讲课的时候,有一个上海的供应商说现在中小企业贷款难,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说这个问题我也没什么好办法解决,因为这些国有的大银行,包括中等的银行,为什么要偏爱国有企业,向这些企业提供贷款?因为这些贷款没有风险,有保障。银行也有考核的,贷款出了风险以后,还不了款的话,整个要下课的。这样的话,贷款自然就走到了央企、大型国有企业,顶多贷款到期了以后再展期,照样还利息。这是政府宏观政策的问题。我举了HUAWEI核心供应商的例子,如果你能成为大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融资环境,借用任总的话说,“搭大船,傍大款,过大海”。尤其是对中小实体企业,将来的战略选择,就是要进入大企业、优秀企业的生态圈,成为必然的选择,绕不开的选择,成为核心供应商。就像日本的产业结构,既是主导企业,同时在自己周围建立下行企业,主导企业把自己的能力外包给下行企业,帮助他们改造管理和工艺;而下行企业有了主导企业的市场以后,他们也在改造自己的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增加专用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器件的质量和降低成本。而它们又对它的下行企业也是这样的要求,这样整个日本就形成以“主导企业——下行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大家看到一些汽车企业到美国建厂,最后发现美国的供应商不行,达不到它的要求,于是就把国内的下行企业一块带过去,也在那边建厂。这就是一个产业集聚的模式。


任总借用了美军上将马丁·邓普西的话,“要让打胜仗的思想成为一种信仰,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他说“HUAWEI也别无选择,大家坚持自强与国际合作来解决目前的困境。”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没有美国打压的时候,任总强调HUAWEI用美国“砖”建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是要用最好的器件来构造自己最领先的系统。但是美国一打压,迫使HUAWEI“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


HUAWEI在创新战略上,强调开放、竞争、合作,构建和谐的商业生态。


1)合作,不仅要把自己做不好的业务外包出去,即使是自己能做得更好的业务,只要这种优势是非战略性的,也应当通过合作外包出去。将来的大趋势一定是这样的,参与国际竞争,要通过合作让隐形冠军——包括德国、日本的一些隐形冠军——聚焦在自己的业务上,不搞多元化,用专业的聚焦和市场的国际化来发展。


2)HUAWEI的竞争理论不是要最终形成独家垄断,不是形成霸权,而是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谁也离不了谁的,安全的、可持续的格局。因为任何独家垄断和称霸,最终会走向成功的反面。


3)面临美国的超限打压,拥抱全球化的方针不改变,还是要尽可能利用全球化,利用全球化的供应来源,利用全球化的市场。


04

构建宽容失败的创新学问

第一,创新要宽容失败,要肯定反对者的作用。


1)一定要让蓝军有地位。HUAWEI在创新的领域里,在研发领域有一个红军和蓝军的机制。红军是承担着主要的开发任务,而蓝军专门挑红军的毛病,他们是批判性的。这样的机制设定确保重大决策能够有不同的意见,使内部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发表,确保决策的正确性。


2)强调反对者的意见。按老子的话说,“反者道之动”。事物都是矛盾的,系统、企业都是存在矛盾的,压抑了矛盾对立的那一面的声音,是不利于正面的意见的。


第二,建立公正公平的价值评价与分配制度,向贡献者倾斜。


高技术企业员工的绩效表现和传统企业不一样,传统企业里中间的群体是价值创造的主要贡献者。传统企业,比如工厂,就是工人、技工是主要的贡献者。而对高技术企业来说,因为技术进步的速度太快,像MicroSoft这种企业,一个优秀的码工——App编程人员,从价值贡献的角度跟一般人员比较的话,要相差一万倍。所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突破的价值有多大,现在很难估计。HUAWEI有时候一个团队半年甚至一年都没有攻破的难题,引进一个顶尖人才以后,不到一个月就突破了,这个价值怎么计算?


GOOGLE人力资源总监写了一本书叫《重新定义团队》,把GOOGLE的人力资源做法讲得很透彻,其中特别讲到高技术企业的个人表现和他的价值贡献之间是服从幂律分布的,就是在员工人事中一个很小比例的顶尖人才的贡献,占到了整个人事实际价值的90%以上。因此,企业的薪酬制度必须支撑高技术企业价值创造的规律。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0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大家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1 08:57 , Processed in 0.60398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