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门户论坛百科APPEN| 举报 切换到宽版

亚星游戏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930|回复: 0

十大热点技术 [复制链接]

军衔等级:

亚星游戏官网-yaxin222  新兵

注册:2011-12-10
发表于 2012-6-3 20:17:57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电信业已经走到划时代变革的路口,随着3G移动通信的来临,NGN、网络融合的迫近,一些最新的电信热点技术相继出现。这些技术与新业务的开展密切相关,将决定运营商从传统网络向未来网络架构迁移的步伐和路线。本期《新通信》系统盘点电信业十大最新热点技术,力求给读者一个全面的认识。

十大热点技术
1.空中下载(OTA)<BR>2.铜线对捆绑(Copper Pair Bonding)
3.IP多媒体子系统(IMS)
4.智能分界点(Intelligent Demarcs)
5.边缘到边缘伪线仿真(PWE3)
6.正交频分复用(OFDM)
7.会话初始化协议(SIP)
8.Web服务
9.GigE
10.HSDPA
  
一、 空中下载OTA
  虽然话音业务仍然是一项主要应用,但已经不再是无线网络的惟一服务了,运营商开始直接向手机提供更多新的数据、甚至视频服务。随着这些日益复杂的业务的推出,确保手机及其他设备访问的服务能够运行正常也就变得至关重要。新服务推出后,还需要能够进行远程升级。于是,OTA空中下载技术应运而生。
  OTA(Over-the-Air Technology),中文译为“空中下载技术”,是一种通过移动通信(GSM或CDMA)的空中接口对SIM卡数据及应用进行远程管理的技术。空中接口可以采用WAP、GPRS、CDMA1x以及最为普及的短消息技术。
  顾名思义,OTA能够使服务提供商及其手机终端合作伙伴实现新应用的自动升级,甚至可以修复手机出厂时带来的潜在故障。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一批新兴的厂商正在积极抓住这个市场机会,其中包括Bitfone、Innopath(前身为DoOnGo)、Intellsync和Red Bend App企业等。
    OTA技术的应用,使得移动通信不但提供移动化的语音和数据服务,而且还能够提供移动化的新业务。这样,应用及内容服务商可以不受平台的局限,不断开发出更具个性化的贴近用户需求的服务,如信息点播、互动娱乐、位置服务以及银行交易等。通过OTA空中下载技术,手机用户只要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按照个人喜好把网络所提供的各种业务菜单利用OTA机制下载到手机中,并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定制具体业务。
    OTA是基于美国SUN企业的K-Java发展起来的。K-Java是针对小屏幕、小存储量的设备(典型的此类设备就是手机)而设计的可扩展其性能的基本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通过第三方App商提供的程序实现目前计算机的很多常用功能,如电子邮件、文字处理、图片浏览、动画、资料的检索等。
    千万别以为OTA技术只是几家技术厂商一时心血来潮。OTA技术将为服务提供商和手机制造业带来显著的益处。LG、摩托罗拉、SONY·爱立信和西门子等众多知名手机生产商已经开始把OTA功能集成到最新款的手机当中去,欧美的移动运营商们也开始把OTA作为一项差异化服务向用户提供。
  一家专业调研企业负责移动App业的主任分析师Steve Wallage在报告中说:“固件空中下载(FOTA)市场正设法证明它的存在价值,尽管目前大规模的部署主要局限于日本和韩国,不过,欧美运营商(包括著名的Sprint和Orange等)如今已公开表示支撑FOTA升级,而大多数手机生产商(诺基亚和SAMSUNG除外)也已与FOTA厂商签约。”“很显然,由于考虑到终端的先进性、安全问题和3G部署等因素,欧美的许多运营商已经开始大规模试用FOTA升级技术。”
  实际部署
  2003年10月,日本NTT DoCoMo在全球率先实现OTA技术的商用,最初只有3家日本手机厂商参加,2004年第1季度已经扩展到所有与NTT DoCoMo合作的手机厂商;
  美国移动运营商Sprint PCS日前开始进行手机OTA的大面积升级,并以OTA技术为基础,推出Sprint管理移动服务方案。 目前,Sprint正与多家企业用户联合进行管理移动服务试验,该项服务将使Sprint的EV-DO网络服务更加完善,能够向企业用户提供针对每个设备的端到端管理功能,其中包括远程安全、配置、供应、资产及计费管理。
  二、多铜线对捆绑
  在DSL技术发展的初期,“变铜为金”的说法就非常盛行。此后,随着DSL的传输速率和覆盖范围多次提升,“铜线生金”的理念进一步得到了落实。“多线对捆绑”尽管算不上什么新概念,如今却日渐盛行。
    尽管任何一个领域制定一项国际标准都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但是在2004年底,ITU还是联同电信行业解决方案联盟(ATIS)一起出台了G.998系列G.BOND标准。该标准允许两条或多条用于DSL业务的传统铜制电话线相捆绑,根据连接起来的电话线的数量按比例增加数据率。因此两条连接起来的电话线将使上下游的数据率成两倍增加。同样,三条连接起来的电话线将使上下游的数据率成三倍增加,依此类推。由此,拥有一条以上电话线的用户或企业将受益于所有电话线结合起来的带宽。
    虽然理论上来说,在DSL上开展视频业务是可能的,但实际上,为所有地区特别是那些远离电话交换局的地区提供视频业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这一标准被运营商视为在DSL上开展音频、视频和数据三项业务的重要保证,对于多媒体业务向前发展至关紧要。
  G.BOND标准系列适用于所有DSL技术,可以让服务提供商通过ATM传输(G.998.1)、以太网传输(G.998.2)或者ATM(G.998.3),在多条DSL链路上传输不同的数据流。
  除了G.BOND之外,另外一个最令人期盼的标准就是VDSL2。VDSL2利用与VDSL、ADSL2+和ADSL同样的离散多音线路编码,可以提供100Mbps的最大下行速率,又克服了原先版本在回路长度方面的局限。
  拟议中的VDSL2还通过把分配到的频谱从12MHz扩大到30MHz,消除了VDSL的诸多缺点,此外还集成了格栅编码(Trellis coding)和多铜线对捆绑等技术。
  厂商们自然也做了积极跟进。美国的固网运营商西南贝尔和南方贝尔已经采用阿尔卡特的ISAM 7330产品,为视频传输构建了FTTN/FTTC架构。一旦VDSL2标准出台,该产品可迁移到VDSL2。除了阿尔卡特外,还有越来越多的新解决方案提供商投身于VDSL/VDSL2和捆绑技术市场,其中包括Actelis、Hatteras和 Aktino等企业。
  Yankee Group宽带接入技术部主管Matt Davis认为:“虽然ADSL2+在今后两年内会是主要的DSL技术,但VDSL2才是DSL技术的未来。博科、TI和Centillium等众多芯片生产商都在争取在标准制订方面的发言权,也反映出最近在ADSL和VDSL上的巨大投资。”
  在VDSL2标准拟订主要规范的同时,业界要求把多进多出(MIMO)技术作为附加特性纳入标准当中的呼声也日益高涨。MIMO已经用于802.16/WiMAX,可能也会用于4G移动无线网络。Aktino等企业运用该技术来缓解干扰问题(譬如网络内外的信号源所引起的近端和远端串扰问题),从而增加传输速率和覆盖范围。
  DSL论坛主席Tom Starr表示:“VDSL技术的下一个章节就是MIMO,尽管现在还没有写好。业界非常重视MIMO。大家看到,在过去的十年里,DSL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铜线对捆绑和MIMO是两项最新的突破。”
  
三、 实现融合的IMS
  设想一下:只要一个号码就能与外界保持联系,无论是通过线缆调制解调器、DSL、普通的PSTN电话还是手机。IP多媒体子系统(IMS)将使这样的梦想变成现实,到那时,通过何种手段获取服务将变得不再重要,人们将通过不同接入方式获得统一的通信体验。
  由3GPP/3GPP2定义的IMS是实现IP多媒体业务建立、维护及管理等功能的核心网络体系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支撑各种融合业务的公共平台,不依赖于任何接入技术和接入方式,具有SIP的灵活性和标准化的开放接口,为支撑广泛业务提供了可能。
  发端于无线领域的IMS被看作是下一代无线网络的基础,但它也越来越得到有线运营商的接受。诸多行业组织都在开发围绕IMS的技术框架,譬如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下设的TISPAN组织、电信行业解决方案联盟(ATIS)和多服务交换论坛(MSF)。IMS与接入无关,可支撑有线网络以及802.11、802.15、CDMA或者GSM等网络上的各种IP会话。
  在今年春天法国戛纳召开的3GSM世界大会上,IMS成了最大的热门话题。除了北电、朗讯、摩托罗拉、西门子和爱立信这些知名厂商大力宣传各自的IMS产品和解决方案外,许多欧洲运营商也宣布了IMS试点项目。
  IMS架构的核心就是使用会话初始化协议(SIP)。SIP可以让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一系列融合的数据和语音多媒体服务,从基于蜂窝网络的一键通到用户状态(presence),再到非传统电话服务,如即时通信、视频和多媒体短消息等。
  IMS具有三层结构:业务应用层由应用和内容服务器组成,负责为用户提供增值业务;控制层由网络控制服务器组成,负责管理呼叫或会话设置、修改和释放;连接层由用于骨干和接入网络的路由器及交换机组成。在这个三层结构中,IMS集成了会话功能、连接控制和应用服务框架功能,此外还保存用户资料。IMS第二阶段的工作重心是实现与电路交换网络、非IMS网络以及由3GPP2为CDMA网络定义的核心网络协同工作的功能。
  IMS最诱人的特性之一恐怕就是把控制权交给了用户。Current Analysis的高级分析师Joe McGarvey认为:“IMS标志着计算方式向个性化转变。有了IMS,处在核心地位的就是用户,而不再是网络或者设备。”
如果某用户开始与另一用户进行谈话、聊天或者视频会议,用户所处位置以及完成会话的设置通通交给网络处理。在这种环境下,多种会话可以结合起来,即时通信(IM)会话可以随时方便地转换成视频会议。
测试与部署日本运营商eAccess、美国Sprint等都已开始进行IMS测试;
2004年底,mmO2集团旗下的Manx电信宣布将推出IMS商用服务;
今年3月,法国电信宣布启动固网移动网融合试验项目,对TISPAN IMS架构方案进行测试;
意大利电信引入爱立信IMS系统提供的业务已经商业化,并将在今年六月份大规模推广;
IMS在中国的测试还处在早期的阶段,测试从去年开始,深入的测试大部分会在今年进行。


 四、智能分界点
  历史往往会重演,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智能以太网分界点(demarc)。
  作为TDM时代的产物,分界点把客户和服务提供商的网络划分开来。人们也许会看到房子
旁边有只白箱子,那就是把客户端的POTS线路连接到中心局,或者提供帧中继服务的分界点。
  那么,现在的分界点有什么不同呢?答案就在于新出现了智能以太网服务。在以太网的世界里,有两种分界功能:以太网网络接口设备(NID),实行以太网的运行、管理、维护和配置(OAM&P)功能;用户网络接口(UNI),用于服务管理和定义。IEEE的802.3ah委员会批准了第一英里以太网标准,城域以太网论坛(MEF)则批准了面向E-Line和E-LAN城域以太网服务的标准,此后这类设备就出现在市场上。
  IEEE 802.3ah和MEF两家标准机构正在为以太网服务的运行、管理和维护(OAM)共同制订框架。ITU和MEF也在为服务层开发OAM功能。同时,802.1委员会致力于为连接层开发OAM,而802.3ah委员会致力于接入链路的OAM功能。
  以太网分界点对服务提供商来说有着多种用途,因为它们能够进行入侵性的端口级和非入侵性(VLAN/帧中继)的回送测试和链路完整性测试。更妙的是,分界点还可以在光纤或者铜线上进行端到端的服务级别协议(SLA)管理。
  Infonetics的首席分析师Michael Howard认为:“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在发展势头越来越猛的以太网服务的带动下,智能以太网分界点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市场。”
  这个新市场机遇吸引了Canoga Perkins、Covaro和Metrobility等众多新老玩家的注意,它们都在采用802.3ah和MEF标准的功能。除了采用MEF和IEEE制订的标准外,这些厂商还在集成众多扩展功能,譬如逻辑服务回送(LSL)、固件下载、可插式接口和连接性能分析仪,以实现增值。Covaro的NID产品集成了用于远程测试的Etherjack连接性能分析仪工具,而Metrobility把逻辑服务回送功能集成到了其E-Services NID产品当中。
  尽管这个市场刚露出苗头,但厂商们的行动已经吸引了时代华纳有线和Progress Telecom等运营商的视线。ProgressTelecom采用Covaro的Etherjack平台来提供来自SONET网络的以太网服务。Progress Telecom的营销副总裁Greg Tenant说:“这种智能的NID/UNI平台补充了大家的核心以太网骨干网。通过把核心以太网扩展到每个SONET平台,现在可以把以太网服务提供给350个网络接入点(POP)的每一个。用户接口设备让大家能够把语音级以太网作为一项管理服务来提供。”
  
  五、边缘到边缘伪线仿真
  融合是每个服务提供商所要实现的远大目标。然而电信业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能够指引大家共同前进的领袖,融合理想的实现对每个运营商来说仍是一个挑战。
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把IP融入每个网络,所有人都已经认识到IP网络的好处,并且努力利用它。但是传统运营商基于电路的一系列现有服务(如ATM、帧中继和专用线路)仍然是有利可图的,企业用户也仍得依靠这些服务来支撑它们的业务需求。
如何一方面保留这些有利可图的现有服务,同时迁移到融合的IP/MPLS骨干网,满足对基于IP的新型以太网服务的需求呢?
  IETF的边缘到边缘伪线仿真(PWE3,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机制也许就是答案。
  PWE3原先称为马蒂尼草案(Martini Draft),其初衷是在MPLS上仿真以太网。PWE3是一种在分组交换网络(PSN)上模拟各种点到点业务的机制,被模拟的业务可以是TDM专线、ATM、FR或以太网等。PWE3利用PSN上的隧道机制来模拟一种业务的必要属性,这里的隧道称为虚拟线(PW)。PWE3可以对特定服务的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封装,PDU里面含有仿真特定服务所必需的数据和控制信息。使用PWE3机制,运营商可以将所有的传送业务转移到一个融合的网络(如IP/MPLS)之中。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PWE3模拟的虚拟线是一种专用的链路或电路。
  尽管PWE3对IP/MPS革命来说是一种可靠的机制,但不是所有网络都是基于IP的。Dry Martini技术刚起步,却可以让服务提供商扩大PWE3的用途、仿真这些网络,又用不着在每个节点之间安装IP/MPLS层。
  虽然PWE3 和Dry Martini仍是新事物,但有许多应用可能非常适用于PWE3。阿尔卡特、Axerra和思科等越来越多的厂商在开发解决方案,以期利用这块新兴市场。除了仿真有线服务外,PWE3和Dry Martini还可以仿真无线回程传输、FTTX和DSLAM回程传输。
  Current Analysis的电信基础设施副总裁John Coons认为,Dry Martini和PWE3极可能带来更广泛的一系列网络和服务。他说:“上个世纪90年代末MPLS刚出来时,早期的应用之一就是用于VLAN服务。后来,Lucca Martini拟订了Martini Draft,虽然该草案最初针对的是MPLS上仿真以太网,但最终经推广后成了PWE3。”
六、“无所不能”的OFDM
  说到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这项技术,人们最想提出的一个问题也许就是:有什么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做不了的?能够优化网络基础设施的OFDM在移动运营商的眼中几乎无所不能,甚至能“把汉堡变成牛扒”。
  简单地说,OFDM这种日益受到追捧的技术可以提高运营商无线网络的传输流量,也可以通过对载波进行细分来解决多路径问题。
     OFDM采用一种不连续的多音调技术,将被称为载波的不同频率中的大量信号合并成单一的信号,从而完成信号传送。由于这种技术具有在杂波干扰下传送信号的能力,因此常常会被利用在容易受外界干扰或者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的传输介质中。说起来,OFDM的技术的发展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了,引起移动运营商的注意却是近几年的事。它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广播式的音频、视频领域和民用通信系统,主要应用包括ADSL、ETSI标准的数字音频广播(DAB)、数字视频广播(DVB)、高清晰度电视(HDTV)、无线局域网(WLAN)、宽带无线接入(BWA)等。
     目前,OFDM领域有两大阵营:宽带无线Internet论坛(BWIF)和OFDM论坛。它们都力图使自己的OFDM模式成为标准。而实际上,几种主要的OFDM技术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应用场合方面也各有不同。
     (1)VOFDM
     VOFDM技术通过在OFDM传输系统中采用阵列天线实现空间分集,提高了信号质量,是联合OFDM和空时处理而得到的一种新技术。它利用了时间、频率和空间三种分集技术,使无线系统对噪声、干扰、多径的容限增加。
     把OFDM和智能天线相结合的技术除了VOFDM外,还有美国Iospan企业开发的MIMO OFDM技术。业界广泛的共识是在下一代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使用多天线技术,多天线技术能在有地形障碍,如树、建筑物等条件下,提供可靠的高速宽带业务。
     (2)WOFDM
     WOFDM是IEEE802.11a的基础,通过扩频和前向纠错码,降低了恶劣信道的影响。它把信道估计与Reed-Solomon算法配合使用,使纠错能力增加一倍。为降低信号的峰值-平均电平比,WOFDM采用了随机相位的信号白化技术,通过对每个WOFDM符号乘以一个收发端已知的复向量,该向量具有单位幅度和相位,弱化了发射信号的变化,降低了信号动态范围,使系统对射频功率放大器线性度要求降低。WOFDM频谱利用率高,用16QAM调制的商用WOFDM系统目前可到3.2b/s/Hz的频谱利用率。
     WOFDM最初推出的ASIC芯片数据速率为32Mb/s,调制方式为16QAM。如果把速率升至45Mb/s,只要改变DSP中的App、选择64QAM的调制方式即可,无须改变硬件。WOFDM目前已用作点对点、点对多点的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3)flash-OFDM
     相对VOFDM、WOFDM而言,flash-OFDM的特点是能在移动环境下工作,是一种移动宽带接入Internet解决方案。
     flash-OFDM采用FDD双工方式,工作频段在220MHz~3.5GHz之间。上下行链路是数百个子信道组成的宽带载波(扩频的OFDM),传输数据时给每个用户分配子信道。每个子信道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先进的编码技术,其频谱利用率比CDMA2000系统高3倍。flash-OFDM利用快速跳频技术把信号扩频,具有频率分集能力,减小了同一小区内的用户间干扰,它同时具有OFDM和跳频扩频技术的优点。除了跳频外,为解决小区间干扰,采用了功率控制,用户只发射能有效通信的功率。空中接口采用分组业务,支撑全IP通信。flash-OFDM的MAC层不但增强了空中接口的性能,而且支撑全IP网络接口。它的功能包括把IP包分割/重组成数百个比特的OFDM块;采用ARQ降低话音的时延;提供丰富的IPQoS应用接口等。
     从全IP的观点看,flash-OFDM代表了理想的空中链路,支撑移动性和基于QoS的业务。它是基于IP的分布式网络,支撑实时的交互式业务和端到端的IP连接,能满足业务提供商和运营商的需要,易于部署和网络演进。
     另外,在新一代WLAN技术标准中,美国的IEEE802.11a和欧洲ETSI的HiperLAN/2中均采用了OFDM技术。IEEE802.11a工作在5GHz频带,速率可达54Mb/s,HiperLAN/2最高速率与IEEE802.11a相同,在实际应用最低也能保持在20Mb/s左右。
  显而易见,这项关键技术对整个无线行业、网络运营商、设备厂商和企业用户来说都至关重要。
  Current Analysis的无线基础设施高级分析师Peter Jarich认为:“人们没法忽视OFDM,不要以为现在为时过早,所以不必关注。即便移动运营商在今后几年里忙于实施EV-DO和HSPDA技术,它们也要关注OFDM,跟踪分析不同的衍生系统、厂商实施以及所支撑用户的数量,确保OFDM适合各自在将来的技术需求和策略。”
  移动运营商在规划时,至少要弄清楚OFDM这项技术是否成本合理、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是否符合网络的发展方向。Jarich向运营商提出了两条忠告:别把OFDM看成是包治百病的万灵药;也不要单单着眼于OFDM可以带来什么利润。
  OFDM的出现以及应用,增加了整个电信市场用于网络设备的开支。IDC企业的移动和WiFi基础设施研究主任Shiv Bakhshi认为:“基础设施开支已往好的方向转变,而对移动网络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可能会在今后几年增长,尤其是鉴于企业用户和消费者都热衷于移动解决方案。”
  实际部署
  美国移动运营商Nextel已采用Flarion企业的Flash-OFDM无线宽带技术,在北卡罗来纳州进行试用,此后还将扩大范围,并开始接受付费客户。Current Analysis的无线基础设施高级分析师Peter Jarich认为:“几年前,802.11和802.16产品的价格还是过高,但OFDM技术帮助压低了价格。展望无线技术的下一个阶段,人们会发现OFDM将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无论是3G、超3G,还是其他什么速率快得多的技术。”
七、最热门的通信协议SIP
  显然,如果缺了SIP,任何热门技术榜单都是不全面的——因为,SIP为驱动VoIP这类关键的新兴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SIP标准并不完善,但它使运营商使用
多厂商设备提供基于IP的通信服务成为了可能。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是由IETF制订的用于多方多媒体通信的协议。按照IETF RFC2543的定义,SIP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传输协议TCP/UDP/SCTP,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会话。SIP协议借鉴了HTTP、SMTP等协议,支撑代理、重定向及登记定位用户等功能,支撑用户移动。通过与RTP/R
  TCP、SDP、RTSP等协议及DNS配合,SIP支撑语音、视频、数据、E-mail、状态、IM、聊天、游戏等。SIP协议可在TCP或UDP之上传送,由于SIP本身具有握手机制,可首选UDP。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SIP在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 Henning Schulzrinne的实验室诞生,它是第一个适合各种媒体内容、实现多用户会话的协议。
今天,越来越多的运营商、CLEC(竞争本地运营商)和 ITSP(IP 电话服务商)都在提供基于 SIP 的服务,如市话和长途电话技术、在线信息和即时消息、IP Centrex/Hosted PBX、语音短信、push-to-talk(一键通)、多媒体会议等。独立App供应商 (ISV) 正在开发新的开发工具,用来为运营商网络构建基于 SIP 的应用程序以及 SIP App。网络设备供应商 (NEV) 正在开发支撑 SIP 信令和服务的硬件。有太多的 IP 电话、用户代理、网络代理服务器、VOIP 网关、媒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都在使用 SIP。
SIP 已经演变发展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新标准。
为什么网络设备厂商和运营商如此关注SIP呢?因为这项技术可以为移动和固定网络提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分组呼叫的框架;它还将为开发视频呼叫起到重要任用,更用不说推动无线与有线的融合了。
运营商要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在不断发展的SIP上,因为它会引出更广泛的问题,譬如怎样处理身份管理、信任和联合,传统服务提供商在这些方面还没有全身心地投入。
  别把SIP看成是为企业用户创造收入的一项技术,它应当是为用户提供控制及降低成本的一种强大工具。正如大家在过去几年知道的那样,削减成本对利润的最终影响与获得新收入一样。
  TeleChoice的CEO Daniel Briere认为:“如果考虑到为办公室布线及以后变更,SIP可以为人们节省下好多费用。”
  Briere强调,商业计划并不完全立足于获得新的收入来源,因为节省及避免成本也完全是一个有利因素,好处往往比提高员工生产效率这些软性收益还要大。其他流行服务如无线服务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能减少开支。
  SIP现在做到了应用于用户端设备和运营商网络设备的部件里面。不过,与大多数标准一样,设备厂商在实施SIP时也采用了专有的挂钩(hook)或者特性,希翼各自提供的服务能够在竞争市场实现差异化。这样一来,服务提供商在把厂商的设备部署到庞大的网络之前,往往面临确保互操作性这一艰巨任务。
  实际应用
早在 2001 年,业界的领先供应商就已开始推出基于 SIP 的服务。如今,人们对该协议的热情不断高涨。美国Vonage 是针对用户和小企业用户的服务提供商,它使用 SIP 向用户提供20000多条数字市话、长话及语音邮件线路;Denwa Communications 在全球范围内批发语音服务,它使用 SIP 提供 PC 至 PC 及电话至 PC 的主叫号码识别、语音邮件,以及电话会议、统一通信、客户管理、自配置和基于 Web 的个性化服务3G选择SIP 作为下一代移动网络的会话控制机制;微软选择 SIP 作为其实时通信策略并在微软 XP、Pocket PC 和 MSN Messenger中进行了部署;Sun Microsystems 的 Java Community Process 等组织正在使用通用的 Java 编程语言定义应用编程接口 (API),以便开发商能够为服务提供商和企业构建 SIP 组件和应用程序。SIP 正在成为自 HTTP 和 SMTP 以来最为重要的协议之一。
八.Web服务
虽然许多运营商在致力于销售带宽的同时,谈论增值服务和应用,但大多只是在前者取得了成功。运营商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少关注传输服务(不管传输速率多快、传输什么东西),多关注需要面向服务架构(SOA)的Web服务。
Web服务技术并不是IT业界的革命,而是老式的基于部件的App开发理念的一种进化。Web服务描述面向服务并基于部件的应用App体系结构的一系列标准,在面向对象体系(SOA)之上建构。这些标准提供了在互联网或是使用标准XML协议和格式的内部网上显示应用App的商业服务内容的分布式计算技术。
Web服务构成了IP和因特网的应用层,它俨然是支撑将来计算和网络商务的基础。通过一家企业的服务器将服务提供给网络用户及其他联网程序。开发了这类服务后,寻找及使用这类服务就变得很容易,因为每个网络用户都有必要的界面:浏览器。
Web网络通常涵盖平台,它会公布服务可用量,提供交换数据和标准数据格式的手段,旨在以更快速、更省钱的方式开发这类服务。
CIMI企业的创办人兼负责人Tom Nolle认为:“Web服务为添加因特网本身提供不了的种种安全、可靠、信任和身份提供了一种方法。鉴于MicroSoft准备为Windows发布Web服务层通信App包,Web服务甚至有可能取代传统的TCP/IP应用接口。”因为Web服务便于为消费者提供分布式服务,对想要提供应用服务的服务提供商而言,它也许就是一条盈利途径。
不过对改用以Web服务为主的商业计划的运营商来说,设备厂商必须积极提供所需设备。核心路由领域的知名厂商思科和Juniper已经上路,应当会及时把其他厂商引入这个大方向。同时,MicroSoft和IBM这些计算业巨擘致力于Web服务的方面也已有好几个年头。
诸如此类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专注于采用SOA,而SOA旨在定义服务实体如何工作,以便某实体可以实行另一实体的任务。这种相互关系就叫作服务。迄今为止,实施的最常见的SOA就是基于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的Web服务。
Nolle说:“显然,Web服务/SOA即将成为服务开发和企业技术规划方面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企业的IT部门和运营商都要学会分析各大产品厂商在Web服务方面所走的道路。Nolle说明道:“这些道路为整个市场定下了调子。如果你知道这些厂商的发展方向,就能开始看到目标。”
九、千兆以太网:从LAN到WAN
90年代初,要是企业网数据产品厂商提议,用比性能可靠的共享式10Mbps以太局域网还要快得多的产品构建网络,许多人会长笑不已。但现在,高速以太网技术已经迅速成为网络互联的主力军,还扩大到了城域互联领域——这一切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
千兆以太网成了在用户站点实现骨干网互联的主要方式。作为支撑这些分散的节点之间大负荷流量的一项关键技术,它迅速引起了注意。既然越来越多的运营商一直在使用得到公认的本地LAN接口,推广高带宽的千兆以太网服务,干嘛降级使用带宽较低的城域网(MAN)呢?
与其他基于以太网的服务一样,这项技术对企业用户来说,其魅力绝不单单在于高速率。用户熟悉的话,用起来就很简单、方便,进而减少了对费时又费钱的教育和培训的需要。实际上,许多人认为有朝一日,往往人员较多的LAN和WAN这两个IT支撑队伍会合并成人员较少的一支队伍,从而进一步削减运行成本。
RHK的高级分析师Brian VanSteen说:“每年添加T-1线或者T-3线的企业用户不妨考虑从TDM链路迁移到以太网链路。”他又说,这种稳妥的策略会帮助用户缓慢、平稳地迁移到越来越以以太网为主的网络环境。
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已经致力于几种传输方案,以便在服务提供商的现有和拟议的网络上传输千兆以太网流量,其中就有SONET、密集波分复用(DWDM)和粗波分复用(CWDM)。灵活、有效地处理传输网上的千兆以太网流量有几种方案,包括链路容量调整方案和通用成帧规程。前面这项特性可以让网络运营商动态地合理调整流量;后者则是对SONET上的数据服务进行映射的一种流行方法。
厂商还在积极开发接口,以便帮助千兆太网能够以方便、低成本的方式跨越更远距离进行延伸。如今的规范把距离限制在10公里以内。设备厂商致力于千兆以太网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万兆以太网的功能上。
十、演进的3G:HSDPA
各种新型高速数据服务的不断出现,使人们对更大带宽、更高速率和增强服务质量(QoS)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用户都希翼在下载音频、视频以及玩网络游戏等带宽饥渴型业务时,网络速度能够更快,延迟更短,而运营商也希翼能够通过具有更高成本效益的方式增强服务质量和提高网络系统容量。
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技术的出现,能够弥补现有WCDMA技术的不足,更好地满足用户和运营商的上述需求。正如当初GPRS和EDGE作为GSM技术的改进升级,被封为“2.5G”、“2.75G”技术一样,HSDPA也由于对现有WCDMA技术进行了改进升级,而被称为“3.5G”技术。
  HSDPA最早是WCDMA 3GPP Release 5(R5版本)规范为了满足上/下行数据业务不对称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新技术。WCDMA 3GPP Release 99(即R99版本)规范为广域网提供384Kbps的速率,为热点地区提供2Mbps的速率。随着各种新型数据服务的不断增加,R99版本规范的384Kbps的速率限制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和运营商的要求了。HSDPA的目的是在不改变现行WCDMA网络结构的情况下,把下行链路峰值速率提高到10.8~14.4Mbps。
HSDPA技术提高了WCDMA 3GPP Release 99规范的性能,由于是对现有WCDMA系统的平滑升级,对于现有WCDMA网络来说,不需增加新的频谱/载波资源就可以部署HSDPA,为Internet、Intranet和企业LAN的无线宽带应用带来极大的性能改进。
HSDPA不仅可以将现行WCDMA下行链路的峰值速率提高,而且可以减少延迟、将系统容量增加2~3倍,在降低数据传输成本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据专家测算,采用HSDPA技术的成本仅为WCDMA Release 99的五分之一,这对运营商来讲无疑是极具竞争力的一个优势。
HSDPA的发展势头正猛,已得到了Cingular及其他众多无线服务提供商的试用;一大批知名厂商也在提供把HSDPA部署到运营商网络所需的设备,包括摩托罗拉、爱立信、朗讯、北电和阿尔卡特等。
Current Analysis的Jarich认为:“作为3G的演进版,HSPDA的移动数据吞吐率超过384Kbps,众多运营商对它产生兴趣也不足为怪。已部署了WCDMA网络的运营商需要HSPDA以保持竞争力,而正在迁移到WCDMA的运营商也会积极采用HSDPA。”
希望提高3G设备销售收入的厂商自然也会关注HSDPA,因为它不仅是一项热门技术,还是推动无线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所有无线基础设施技术当中,HSDPA应当是网络运营商及设备厂商所关注的重点,特别是考虑到当前及将来的营销活动。虽然IMS、IMS应用以及无线/有线融合这几个话题同样引人注目,但Jarich本人还是把HSDPA列为最热门的技术。
虽然许多热门技术都可以节省成本、带来灵活性,但整个无线市场的业界专家一致认为,HSDPA这项技术有望帮助用户(尤其是企业用户)获得新的收入来源。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为现场销售队伍开发应用,以便他们在打销售电话前,能迅速、方便地访问不断变化的重要客户数据。另外,人们还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更迅速地更新订单信息,从而简化订单履行和库存管理等相关流程。
实际部署
日本NTT DoCoMo是最早开始HSDPA技术测试的运营商,并计划在2005年底推出商用HSDPA服务;
欧洲第一大移动运营商Vodafone集团在日本和新西兰、mm02 PLC在英国的马恩岛都在进行HSDPA测试;
韩国运营商SKT和KTF也都开始了HSDPA的测试,并将从2005年7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铺设HSDPA网络;
  美国T-Mobile宣告,有可能跳过WCDMA,直接从EDGE网络升级到HSDPA的商用网络。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大家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9 03:19 , Processed in 0.55438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